结束会议之后,荀攸让张謇留下来,两人一同去玄武湖丽园拜见帝国皇帝李哲。

    “袁慰亭不行了,临死之前,想向陛下求个情!”在李哲面前,张謇的话就说的实在多了,一句话就把事情彻底的挑明。

    “北洋于我中华有功有过,但不可否认,其确实是支撑了我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的最后一段多灾多难的时间,旗下人才辈出。现下我帝国内的很多能臣,萨总长、严校长,都曾经是北洋系统中出来的,袁慰亭幕下还是有很多人才的。就这样随着他袁慰亭一同终老林泉,也未免是国家和民族的一大损失!他想向陛下求个恩典,求陛下能给北洋旗下的那些人才一个出路,这样他也好死的安心!”

    李哲听罢,心中也有些悲哀,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袁慰亭这样的一代枭雄,到了这一步,能放下一切,临死还要为手下人寻个出路的人,也算是难得了。

    不过同情归同情,李哲可没有改变他的命运的想法,这中国,有一个李哲已经够了,其他的任何人,都不会再有出头竞争的机会,人性,从根本上是自私的。

    袁世凯如果活着,虽然在李哲的对立面翻不出太大的风浪,但是这样一个人就单单是存在那里,就会让平稳的国家凭空生出许多风浪来,这个人在北洋系统中的威望实在是太强了,那些人几乎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,在中国这个讲究忠孝lun理的国度里,其自然而然产生的号召力无法估量。所以,只要是他活着,李哲就绝对不打算启用段祺瑞等人。

    现在袁世凯死了,那些人就可以解放了。

    段祺瑞、冯国璋、曹锟、吴佩孚、唐绍仪、伍廷芳、顾维钧等一大堆未来叱咤风云的时代名人,在这个时代都是出身于北洋系统。李哲要是断了这些人的路,可以说中国近代史的时代舞台,就少了至少一小半的时代精英。

    李哲想了想,目光转向张謇。

    “季直!你可知道,朕不是怜惜北洋方面的人才辈出,可是要使用这些人,却有一个问题,始终是让朕如鲠在喉啊!”

    张謇一听有门儿,连忙急声问道:

    “陛下,什么问题?竟让陛下如此忌惮?”

    李哲起身走了几步,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从复兴党说起:

    “季直应该也知道,我在海外一手创建的复兴党,崇尚的是新时代新思维,摒弃旧中国官场里存在的很多糟粕,像妒贤嫉能,任人唯亲,人浮于事,贪污**……这些潜规则在中国的官场上早已经流传了不知道几百上千年,满清旧朝廷,更是将这一切发展到了巅峰,堪称是历朝历代政府中最糟糕者,史上无出其右。

    中国**在这样一片沉渣中浮起,势必要和这一切社会上的陈旧风气作斗争。

    事实上我认为,中国**最后之所以是由我复兴党来完成,这一点恐怕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,贵党在满清社会中沉浮已久,正是缺乏**所需要的勇气,而我复兴党正是因为一直在海外发展,目标坚定,结构纯洁,才使得我们始终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,这一切,我希望将它带到我们的新中国,在中国的大地上发扬光大。

    如此这般,我们的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的焕然一新,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
    而北洋?在这一点上,恰恰是我所担心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