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往事(1/5)
“舅。”
上个时空舅舅已经离世,再次看到老人,李哲心中唏嘘不已。
舅舅也是个苦命人,六十年代初娶了一个下乡女知青,也就是李哲舅妈,婚后生了一儿一女。
李哲舅妈娘家成分不好,六十年代末准备去香江投奔亲戚,舅妈想带着孩子和舅舅一起走,但李哲姥爷和姥娘不同意。
舅舅是个孝顺的人,在两个老人的哀求下心软了,担心自己走了没人照顾父母。
舅妈只能带着两个孩子离开,结果半路被李哲姥爷拦住了,她可以走,孩子不能走,一番掰扯舅妈带走了女儿,表哥王建军被抢回来了。
打那之后,一家四口天各一方,姥娘也找过媒人,想给舅舅再说个媳妇,但舅舅死活不同意,这么多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。
直到舅舅去世,还牵挂着远赴香江的妻女,却始终未能再见。
一家人简单寒暄后,准备吃晚饭。
“今儿个人齐,咱们喝点好的,老二,把你买的汾酒拿出来,让你舅尝尝。”老李这话看似对儿子说,但李哲向来是个省心的,哪会知道汾酒放哪了。
所以,老李这话实际上是对王秀英说的,只是借儿子的口转达。
王荣生摆摆手,“别拿了,那酒太贵,我喝不惯,散酒就挺好的。”
李哲拿起酒桶,给众人倒满。
今早,李哲去代销店买了一只鸡和五斤散酒,以后家里用人,少不了酒肉。
李卫东、王建军、赵铁柱帮忙干活,肯定不会要工钱,他能做的就是让大家吃好喝好,在饮食上找补。
再一个他自己也嘴馋,上辈子是个无肉不欢的人,突然回到这个年代,这苦日子是真不习惯,一天不吃肉就不得劲。
王秀英招呼众人,“都尝尝鸡肉,这只鸡又大又肥,炖的老香了。”
老李带头,“来来,都动筷子。咱自家人,都别客气。”
上个时空舅舅已经离世,再次看到老人,李哲心中唏嘘不已。
舅舅也是个苦命人,六十年代初娶了一个下乡女知青,也就是李哲舅妈,婚后生了一儿一女。
李哲舅妈娘家成分不好,六十年代末准备去香江投奔亲戚,舅妈想带着孩子和舅舅一起走,但李哲姥爷和姥娘不同意。
舅舅是个孝顺的人,在两个老人的哀求下心软了,担心自己走了没人照顾父母。
舅妈只能带着两个孩子离开,结果半路被李哲姥爷拦住了,她可以走,孩子不能走,一番掰扯舅妈带走了女儿,表哥王建军被抢回来了。
打那之后,一家四口天各一方,姥娘也找过媒人,想给舅舅再说个媳妇,但舅舅死活不同意,这么多年一个人带着孩子过。
直到舅舅去世,还牵挂着远赴香江的妻女,却始终未能再见。
一家人简单寒暄后,准备吃晚饭。
“今儿个人齐,咱们喝点好的,老二,把你买的汾酒拿出来,让你舅尝尝。”老李这话看似对儿子说,但李哲向来是个省心的,哪会知道汾酒放哪了。
所以,老李这话实际上是对王秀英说的,只是借儿子的口转达。
王荣生摆摆手,“别拿了,那酒太贵,我喝不惯,散酒就挺好的。”
李哲拿起酒桶,给众人倒满。
今早,李哲去代销店买了一只鸡和五斤散酒,以后家里用人,少不了酒肉。
李卫东、王建军、赵铁柱帮忙干活,肯定不会要工钱,他能做的就是让大家吃好喝好,在饮食上找补。
再一个他自己也嘴馋,上辈子是个无肉不欢的人,突然回到这个年代,这苦日子是真不习惯,一天不吃肉就不得劲。
王秀英招呼众人,“都尝尝鸡肉,这只鸡又大又肥,炖的老香了。”
老李带头,“来来,都动筷子。咱自家人,都别客气。”